新加坡與香港
新加坡與香港經常給人互相比較。
兩地歷史
1841年1月英國佔領香港辦理戶口登記,全港人口一萬五千名,仍基本上是一個荒島。香港在開埠初期,發展並不順利,不良分子麇集,罪行猖獗,熱病和颱風威脅居民的生命財產;但由於大陸長期動盪不安,仍然有很多華人決定移居這個由外人統治的小島,太平天國、抗日戰爭時期猶甚;特別是從1947年起,很多資本家特別是上海的資本家帶着錢財跑到香港投資輕工業,大量勞工湧入香港,為以後香港工業的發展奠定基礎。1949年後,香港因其特殊的身份、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,使其偏安一隅本來屬於劣勢的地理位置被賦予特殊的歷史使命,適時地扮演了中國通向西方世界的唯一通道的角色,取代上海成為亞太地區的國際貿易、金融和航運中心。
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,最初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,1867年升格為海峽殖民地,受英國直接統治。1941年太平洋戰爭時期,新加坡被日本佔領達3年6個月。1945年8月英國重新管轄新加坡並恢復舊稱。1959年取得自治地位,1963年新加坡、馬來亞聯邦、砂勞越和北婆羅州(現沙巴)成立馬來西亞聯邦,完全脫離英國統治。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佈退出聯邦,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。
相似之處
兩地經濟水平接近、歷史和文化相似,回歸或獨立前都是由英國人管治,二次大戰期間都曾經被日本侵佔過3年的時間,兩地都是以華人為主體,英文都曾經是官方語言,兩地政府都崇尚精英政治,並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官員選拔制度和廉政制度,保持了政府運作的廉潔與效能;都是WTO組織成員之一,都是該地區最自由、最發達城市,經濟繁榮,都具有金融中心的地位,都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商業機構在東南亞設立分支機構的首選之地。
命運各異
所不同的是,新加坡自1965年起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,而香港到97年主權從英國政府轉移到中國政府。
強勢政府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,行政當局的各種決策決議往往能很快得到立法機構的通過,這一方面造就了新加坡政府行政的高效能,另一方面也會造成某些施政脫離民意,特別是由於新加坡通過了一些涉嫌過分干預個人權益的法規,因而被指責為專制獨裁或嚴刑酷法,招來各種非議。香港人在新加坡人面前,總以自由、民主自居,這是因為香港特區的法規較為寬容,個人的權益受到較好的保障;雖然從港英政府時期延續下來“行政主導”的施政原則,但特區政府較少表現出專斷風格,香港政府的行政不僅有較強勢的立法會的監督,也有各種政策咨詢委員會的協助,這些機製確保了政府施政避免嚴重失誤。
可是新加坡獨立於馬來西亞,基本上不受其他政府影響,香港卻臣服於中國政府之下,政治方向日漸受到衝擊。
在語文政策方面,新加坡跟香港也走上不同的路。兩地都是在英治下以華人為主的社會,都在英語和漢語當中掙扎。官方用英語為辦公語言,但民間熱愛中國文化的人為數不少,在沒有建制資助下,勉力維持漢語教學。
漢語在新加坡稱為華語。新加坡從1955年至1980年存在的一所以華文為教學媒介用語的大學,也是世界範圍內唯一的一所海外華文大學。在其20多年的歷史中,共培養了12000多名畢業生。學校校址位於新加坡裕廊西雲南園。香港中文大學,坐落在香港的新界沙田,正式成立於1963年10月17日,為香港第二所高等教育機構,由三所歷史最悠久的書院合併而成,當中的源流最早可追索至1949年。
1970年代新加坡政府開始推行以英文為第一語言(教學媒介用語),包括華語在內的母語為第二語言的雙語教育政策,採用母語的學校逐漸萎縮,華語、馬來語、淡米耳語的學校漸漸減少,質量也急劇下降。1980年7月7日,南洋大學和新加坡大學合併,成立了以英文為教學媒介語的統一的新加坡國立大學,象徵華語教育在新加坡的沒落。
新加坡頒行的漢字,曾於1969年自行漢字簡化,在1976年後則改用中國大陸的簡化字。
另一方面,漢語教育在香港卻不斷發展。漢語在香港稱為中文。由於使用中文,不懂得英語的人在香港比例更高,英政府採取的政策是不鼓勵,也不打壓。到了1997年後,中文教育就特別受到推崇。但一點很值得留意,是香港的中文,並不是基於國語/普通話的中文。由於英政府想香港跟中國大陸或台灣保持一段距離,加上地理位置,香港的中文是基於粵語發展出來的中文,跟大陸的漢語用詞和文法接近,卻不完全相同。香港有粵語的電台,電視台,卻長時間沒有普通話的媒體,政府學校也不教授普通話。直到1997年才改變過來。香港政府在香港主權移交(1997年)後實行“兩文三語”的語言政策:中文、英文書寫,粵語、英語和普通話口語。第一語言是粵語、或族群母語,第二語言是英語和普通話。由於有自己的方言,香港的文化倒是獨樹一幟。
雖然香港已中國政府管轄之下,跟新加坡相反,到今天仍舊保留使用繁體字。未來的改變則說不定。
值得深思之處
政治上,文化上的不同,會造成甚麼不同的結果呢?比較一下新加坡和香港的傳媒,哪個更有活力,更有影響力,更加敢言,更有聲望。比較一下兩地經濟,哪個更有持續性,哪個更多元化。比較兩地的生活方式,哪個更有趣,哪個更令人舒暢?
可見未來,兩地仍然會是堪作比較的案例。